时间:2024-10-23 来源:网络 人气:
MN血型系统是人类血型系统中的一种,它是继ABO血型系统之后被发现的第二个血型系统。MN血型系统由兰德斯特勒和列维利在1927年发现,它根据红细胞上所含M、N抗原的不同,将人体血液分为M型、N型和MN型三种。
MN血型系统的发现得益于兰德斯特勒和列维利的实验研究。他们通过用人红细胞免疫家兔,获得了兔抗人红细胞血清,从而鉴定出红细胞抗原,发现了M和N抗原。这些抗原的特异性抗体被称为抗-M和抗-N。MN血型系统由一对等位基因M和N控制,这两个基因均为共显性基因。父母双方各提供一个该血型基因给子代。
MN血型系统中的抗原位于红细胞膜上的血型糖蛋白A(glycophorins A,GPA)。这种糖蛋白由131个氨基酸组成,其一级结构已测定。血型糖蛋白A的肽链呈三节式结构,中间第73~92号氨基酸为疏水性肽链,可横穿膜脂层;N端肽链位于膜外侧,与血型活性有关,在这段肽链上分布有15条O-糖苷键型糖链和1条N-糖苷键型糖链,糖链中唾液酸占红细胞膜上全部唾液酸的一半以上;C端肽链位于膜内侧,含较多酸性氨基酸。
MN抗原由M抗原和N抗原两部分组成。如果用神经氨酸酶将M抗原切去1个唾液酸(N-乙酰神经氨酸),则为N抗原,如再切去一个唾液酸则抗原性完全失去。MN抗原的抗原性还和肽链上的氨基有关,若将氨基用乙酰基保护后即失去抗原性。
随着S和s两个抗原的发现,MN血型系统现在一般称为MNS血型系统。M、N、S、s抗原均为糖蛋白,与MN有关的糖蛋白称为血型糖蛋白A(GPA),与Ss有关的称为血型糖蛋白B(GPB)。MNS血型系统包括超过40种抗原,其中四种最为重要,分别称为M、N、S、s抗原,它们对应的抗体都与输血反应有关。
MN血型系统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意义。首先,MN血型系统是法医实践中运用得比较广泛的一个系统。通过制备抗M、抗N血清,检验时,用抗M、抗N血清分别浸泡检材,再将浸泡液稀释,根据稀释液中抗M、抗N抗体被吸收的情况来测定血型。其次,MN血型系统在输血过程中也具有重要意义,了解患者的MN血型有助于避免输血反应的发生。
MN血型系统是人类血型系统中的一种,它根据红细胞上所含M、N抗原的不同,将人体血液分为M型、N型和MN型三种。MN血型系统的发现与遗传、生化特征、抗原性以及临床意义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。随着医学、生物学的发展,MN血型系统的研究将不断深入,为临床医学和法医学提供更多有益的信息。